守望五十载 甘做祖国北疆的一座界桩

                                                                        内蒙古敖汉干部学院教师 朱向洁

 

  提到内蒙古,你会想到什么?这里不仅有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苍茫的原始森林,更有跨越了雪原高山、沙漠戈壁的八千里边防。在祖国北疆漫长的边防线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穿军装,却肩扛强边固防的使命;他们不是军人,却在用生命守护着边关国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护边员。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恩格日乌苏嘎查的中蒙边境线上,有这样一位老人,她以赤胆忠诚让“边疆安宁之花”在“生命禁区”绽放。她就是现年76岁的尼玛老人。

  去年,我有幸和同事们一起,踏上了尼玛老人守望了半个世纪的土地。那天一早,我们就行驶在颠簸崎岖的小路上,穿过群山、戈壁、沙漠海子,道路两侧褐灰色的沙砾质高地绵延起伏,放眼望去,竟看不到一棵树、一墩草、一个人,那一瞬间我震惊了。难道真有人生存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吗?正当我疑惑时,前方不远处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映入眼帘,这就是镇守在大漠腹地的红色堡垒——尼玛老人的家。

  故事回到70年代初,当地要选派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的年轻牧民搬迁到边境一线,值守巡逻边境的任务。当时年仅25岁的尼玛没有丝毫犹豫,她背起3岁的儿子、带着母亲和弟弟,从水草丰美的布日德搬往中蒙边境恩格日乌苏。荒凉的戈壁风沙呼啸而过,沙石扑打在脸上火辣辣的疼,可尼玛一点也不畏惧:没有房子,就搭建蒙古包;没有水源,就赶着骆驼到几十里外的人工水井打水,没有医生、没有药店、更没有交通工具。50多年来,尼玛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最黑暗、昏沉的黎明中给骆驼系好鞍子,朝边境线的方向启程,在暮色中归来。他从不认为自己在做什么了不起的事,一心只想着怎么巡好边、放好牧,守护好这方土地她做着忠诚的加法、欲望的减法,捧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戍边人的忠心,是恩格日乌苏隔壁上最灿烂的珍宝。

  在交谈中,尼玛老人动情地说道:“初到这里时,我一无所有,这些年呐吃了不少苦,也受了不少累。但在这里生活久了,就爱上了。等我过世,要让儿子把我埋在这片戈壁滩上,让我永远守护着这方土地。”听到这些,年轻的我湿了眼眶。在边境线,一座毡包就是一个流动的哨所,一个护边员就是一座有生命的界桩。尼玛老人守住的不只是45.25公里的边境线,更是人民幸福平安。

  环顾内蒙古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和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任尔酷暑严寒、高山深渊,党政军警民携手铸就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城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内蒙古要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踏上新征程上,让我们以尼玛老人为榜样,对党忠诚、执着坚守、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牢记总书记嘱托,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再立新功。

 

发布时间:2023年6月29日 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