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诠释初心 用实干践行使命

内蒙古敖汉干部学院教师  韩久利

 

  这里向大家展示的是一张手绘的生态治理规划图,这张看似不专业的规划图却承载着一个人一生的初心和使命,寄托了整个村的绿色梦想。这个人就是郑宪铭,这个村名叫染坊村。

  染坊村位于敖汉旗的北部,半个多世纪以前,科尔沁沙地肆虐南侵,努鲁尔虎山北麓童山秃岭洪水泛滥,让多少敖汉人颠沛流离、举家迁徙。农民种地,人种几遍沙压几次,“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这句老一辈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最能反映当时荒漠化的情况。

  染坊村有1.2万亩的裸露沙地,是风沙的重灾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因此改善生态,解决温饱,摆脱贫困成为当时人们的共同夙愿,但在当时没有人敢挑战治沙这样一份艰辛的任务。作为染坊村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郑宪铭主动请命去治理沙地。1981年,只有31岁的他带领着5名治沙队员开启了长达19年的治沙苦乐生涯。面对风沙的怒吼,他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夜以继日的观察风向、分析风力,谁能想到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却绘制出了这幅规划图并自创了前拉后拽消尖法将沙地一点一点染绿。仅用四年的时间,这里的林草覆被率就已经达到了80%。1991年,他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但他依然选择了治沙。在治沙征程中,由于长期的风餐露宿,食不果腹。1996年,郑宪铭得了食道癌,吃饭时要靠同伴的敲打才能下咽。即便如此,他仍不离开沙地半步。2000年的1月2日郑宪铭带着对这片沙地深深的眷恋离开了人世,享年49岁。去世后应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埋在了这片沙地里。家人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因治沙欠下的8万元的欠条和一封遗书,在遗书中他这样写道:“我是趟着沙子走过来的,我是踩着牛屎走过来的,但我对党没有尽忠,没能完成治沙事业。对父,没有尽孝,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妻子有愧,让她受那么多苦,对儿子有疚,给他留下那么多债!”除了这封遗书以外还有几本关于防沙治沙的书籍和文章,而这些上面都有他的圈圈点点。透过这些遗物,我们就足以参透这名共产党员的为民的初心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郑宪铭,他只是敖汉生态建设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在敖汉的生态建设中还有千千万万个人与他有着共同特点、相同名字--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他们把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以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发扬着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生态建设优良传统,将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林海绿洲。

  初心因践行而永恒,使命因担当而伟大。几十年来,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推动了敖汉生态建设的发展,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而如今,新时代赋予的初心使命在奋斗中继续彰显,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实干中逐步舒展。

 

发布时间:2023年6月30日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