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新锐担纲主讲 专题案例别具匠心——我院青年教师授课比例创历史新高
4月13日至19日,在“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盎然春意中,全市选调生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在内蒙古敖汉干部学院圆满举办。在本次培训班上,我院青年教师授课比例达25%,创历史新高,充分展现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显著成效。
课程亮点:理论实践并重,新秀展示风采
我院青年教师王超越以《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题,系统解析浙江“千万工程”的“规划先行—分类施策—长效管护”实施路径,结合安吉余村、金华浦江等案例,阐释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的协同逻辑。学员评价其课程“为乡村规划提供了系统性框架”,学员们表示将借鉴“分阶段推进”策略优化本地实施方案。
我院青年教师韩久利通过案例教学《掌心里“知村务”,指尖上“办事务”——敖汉旗创新实施“互联网+乡村治理”实践探索》,聚焦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以“村务扫码通”“线上议事厅”等场景,破解传统治理中的信息壁垒。学员热议其“低成本技术提升治理效能”,多个地区计划试点同类智慧平台。
我院青年教师牛可义以《从GDP到GEP的历史性变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丽水模式”》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丽水“两山银行”运作机制及竹林碳汇交易实践,论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生路径。课程引发对GEP核算可行性的深度讨论,学员认为其为生态脆弱地区转型提供了创新思路。
学员反响:经验复制再生,启发促进行动
学员普遍反馈课程“理论有高度、实践接地气”,尤其对破解乡村振兴难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王超越课程的“系统性框架”、韩久利课程的“数字化治理方案”、牛可义课程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成为热议焦点。部分学员现场提出拟将“分阶段推进策略”“智慧村务平台试点”“GEP核算探索”纳入本地工作计划,并呼吁完善生态补偿等配套政策。
研课根基:田野调查为本,教学模式创新
三位青年教师课程的成功,源于扎实的学术积淀与创新的教学设计。王超越多次赴浙江开展田野调查,访谈“千万工程”亲历者,构建“政策演进—实操案例”双维解析框架;韩久利连续两年跟踪敖汉旗数字化治理进程,通过“传统痛点—数字方案”对比强化教学代入感;牛可义联合生态经济学者研发可视化工具,动态呈现GEP核算过程,破解复杂概念理解难题。
培养体系:建立激励机制,锻造青年团队
学院围绕“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目标,实施青年教师培养激励“四位一体”举措:
一是政治铸魂。将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培育“新思想旗帜的践行表率、政治党性的示范表率、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传承表率”型教师队伍,确保教师政治立场坚定,严守课堂政治纪律,杜绝错误言论,筑牢“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
二是双轨培养。坚持“周四磨课”实训制度,采用模拟教学、实战演练等沉浸式培养方式,融合辅导报告、视频学习、心得交流等多元形式,完成“以讲促学”闭环,倒逼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建立责任捆绑机制,实行导师制传帮带,遴选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结对子”组建导师团队精准培养,将青年教师成长成效纳入导师年度考核。
三是能力提升。推进自学精进工程,倡导“学习即生存”理念,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实行“日课+年度考核”制度,通过读书笔记、心得撰写量化学习成效。推进培训进阶工程,构建“院校培训—名校研修”双通道,定期选派教师赴上级党校、知名高校进修,通过跟班研修更新知识体系。推进学科筑基工程,优化学科布局,制定新课开发指引和科研选题指南,引导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破解专业结构失衡问题。
四是长效保障。建立实践淬炼机制,即“基层调研—部门挂职—驻村锻炼—外出考察”四维实践体系,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建立竞争选拔机制,通过教学竞赛、课题评比建立人才梯队,优先赋予教学科研任务,形成“能者上”的良性竞争氛围。建立服务支持机制,优化管理流程,提供“年初指南制定—年中跟踪服务—年末成果评审”全周期支持,提升教师自我认知能力。建立激励驱动机制,实行教学科研质量等级评价,将成果与职称评聘、绩效奖励深度挂钩,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努力达成“一年上讲台、三年站稳脚、五年成名师”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
撰稿:王超越
摄影:王岳霖
编辑:其其格
初审:朱铭华
终审:黄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