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原色

  “是什么湿润了我的眼睛,是什么激荡了我的心房。敖汉,我的家乡,这片绿色的海洋……”

  一曲《家乡》,一唱三叹;一片绿海,诠释了一个地方全部生命的原色———绿。

  敖汉的绿是逼出来的

  这里的每一条叶脉,都写满了辛酸与抗争。半个世纪以前,科尔沁沙地肆虐南侵,努鲁尔虎北麓童山秃岭洪水泛滥,让多少生于斯长于斯的敖汉人颠沛流离、举家迁徙。

  生存,生存,一切的前提首先是生存。

  植树,植树,一切生存的前提首先是植树。

  敖汉人最朴素的奢望就是想在绿色的佑护下追求生存的权利!于是,在荒漠沙地,在黄土丘陵,在鸡爪子沟,在田边村头,敖汉人自觉地以勺泥植绿的愚公精神,种树,种草,建梯田,砸塘坝,挖鱼鳞坑,修水平沟,双手描绘了鸿篇巨制的绿色天堂!2002 年的世界环境日,是让敖汉这个地方名扬天下、让敖汉治山治沙的精神蜚声中外的一个日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全球 500 佳”的桂冠隆重赠予敖汉旗。

  对于敖汉来说,环境就是母亲,良好的生存环境,才是养育一切的乳汁。谁能想到,一个本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人们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活得还很滋润?

  敖汉的绿是干出来的

  这里的每一条叶脉,都写满了艰难与悲壮。

  遥想当年,敖汉人自力更生,一年三次生态建设大会战中,有半年时间与沙蚀、水蚀、旱魔三大对手较量耐力与意志。男女老少齐上阵,工具传统近乎原始,一锨、一镐,一桶水,一棵苗,披星戴月,风餐露宿。

  六道岭,一个堪比大寨狼窝掌的地方,英雄的六道岭人八年苦战,终使那里山河易容,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不干不行,山硬石硬也敢碰;干就干好,不让子孙骂祖宗;不骄不躁,老牛拉车一股劲;行动一致,心中装着六道岭”的六道岭精神。为建美丽生态家园,原宝国吐乡八位农民英勇献身于山洪激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任干给一任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跑道传接力。

  不屈的敖汉人擦干眼泪,义无反顾坚持心中“建设绿洲”的梦想!“我们走遍敖汉,身前是荒漠的原野,身后是一道绿色的长城……”

  歌声回荡,大青山的气魄、大甸子的速度、黄羊洼的规模、黄花甸子的模式、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生态移民,歌声在独具敖汉特色的人工生态精品工程的绿荫中回荡。

  敖汉的绿是巧出来的

  这里的每一条叶脉,都写满了聪明与智慧。这里的土专家发明了世界上最大的犁杖,以JK45~50 型开沟大犁为标志,敖汉人创造了一整套抗旱造林先进适用技术,还创造了鲜明地域特点的整地技术、客土技术、混交技术、防虫技术、三水归田技术、双行一带技术、生态经济沟技术……

  科技,为敖汉的绿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敖汉旗科技造林500万亩”的新闻专题上了中央电视台,“沙黄沙绿话敖汉”上了焦点访谈,“敖汉旗成为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上了《经济日报》头版头条。敖汉也因此获得“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全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等殊荣。

  敖汉的绿是育出来的

  这里的每一条叶脉,都写满了成长与文化。生存—生态建设—生态效益主导—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统一;自发造林—国有林场造林—国合造林;个体行为—部门行为—政府行为—全社会行为;林多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种树种草绿起来—林权改革活起来—林草产业富起来。

  敖汉人把绿色的萌发、成长、成熟的脉络演绎得清晰透彻。敖汉的绿色历史无可阻挡地沉积为绿色文化,而文化又在不断繁衍和升级中积累和传承。

  爷爷领着孙子在高山种下理想树,新婚夫妻在田边种下爱情树,生者在天堂花园种下纪念树。团组织营造“五四”青年林,妇联组织营造“三八”林,武装组织营造民兵号工程。

  敖汉旗、乡两级政府为造林功臣树碑立传,把生态建设精品工程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土文人放歌敖汉绿色的作品层出不穷,文集《敖汉绿海》、评剧《大漠绿海》、电视剧《青山恋》、专题片《家园》,以及卷帙浩繁的新闻、歌曲、调查报告、政策文献、理论文章、小说、诗歌、散文、摄影、书法、剪纸、绘画、曲艺、舞蹈、根雕……

  每一种艺术的角落,无一不流淌着敖汉无与伦比的绿色音符。历史与文化的附加值常常超越物质的本身,一如敖汉无边的草木春色。敖汉的生命源于绿,敖汉的发展基于绿,敖汉的未来也一定寄于绿。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8日 09:12